無第三層選單
::: 最新消息  首頁 > 最新消息
 傳產也要新創思維!廢棄玻璃變身「高級藝術品」,春池玻璃開拓老產業新生機
發佈日期/2017/09/21 發佈類型/Meet
發佈單位/創新創業中心 聯絡資訊/創新創業中心 分機 8205

 

傳產也要新創思維!廢棄玻璃變身「高級藝術品」,春池玻璃開拓老產業新生機

現任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520就職大典時,強調台灣應該走向「循環經濟」時代,解決垃圾過量、資源太少的困境,尋找再生資源的商機。

在眾人眼光向外尋找國際產業當借鏡時,卻沒發現循環經濟的典範,就藏在新竹市香山區裡的一家廢棄玻璃回收業者——春池玻璃。

這家經營近一甲子,每年回收全台近七成、約10萬公噸廢棄玻璃的老企業,利用玻璃可以百分之百重製再利用的特性,開發玻璃原料、建材與自有玻璃藝品品牌等多項產品線路,為企業帶來一年近5億元營收。

很難想像的是,現在的春池,其實在7年前也面臨了企業體質老化、庫存過剩、毛利太低的三方劣勢包夾,歷經求生存、轉型等階段,才為自己找到出路。

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暨研發長、創辦人吳春池的小兒子吳庭安表示,春池一直以來都只是單純的回收生意,將全台回收業者送來的廢棄玻璃,分類處理後,製成原物料,再賣給台玻、華夏等大廠或海外市場。

跳脫框架思考,善用庫存品優勢開發新品

但這樣的經營方式,卻一度成為春池的危機。「你不能叫回收業者別再送貨來,」吳庭安解釋,一旦叫停,那些貨下次就會流到他處,而全台廢棄玻璃「就這麼多」,生意有可能就此斷炊。

也因此當手機、平板等面板產業興起,不到一年就有近4萬公噸的廢棄面板玻璃湧進工廠,擋也擋不住。但由於面板玻璃含有氧化鋁,融點較其他玻璃高、處理不易,難以做成原料賣出,貨大量進而少出,成了春池的燃眉之急。

當眾人苦思無方,吳庭安卻懂得換個角度思考,將「缺點」視為「優勢」。「如果它的融點高,也代表防火性強。」他拿出在成大研究所的畢業論文,研究面板玻璃製成建材的可行性。

從構思到實踐花了一年半的時間、斥資一億元,吳庭安與廠長在工廠裡埋首9個月,終於開發出這一塊塊保麗龍、長得像水泥,卻耐得住百度高溫、高度抗噪的新型環保建材,為春池打開新路。

吳庭安表示,該建材於2013年上市,截至2015年新型建材已帶來20到25%額外營收,知名觀光旅遊景點業者薰衣草森林、老牌飯店都是他們的客戶。此外,吳庭安更進一步研發手工製造的玻璃藝品、推出自有品牌,現在更賣進桃園機場、101百貨公司,成為遊客的伴手禮選擇。

標準化管理和「人」的傳承,平衡兩者成為轉型挑戰

開發新產品通路,除了增加營收之外,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庫存問題,化解經營危機,吳庭安不諱言表示,「那不是轉型,根本就是生存戰。」

而台灣大部份傳統產業在面臨經濟環境變化,除了會遇到產品、經營模式的挑戰之外,在管理方法上,也需要調整。

比方過往高度仰賴人工的分類、揀選系統,缺乏效率也有安全問題。為提高效能,吳庭安投資數千萬,研發自動分檢系統,一個小時就可以分類10公噸回收資源,效能提高10倍以上。

蔡英文總統在今年10月踏進春池玻璃,參訪台灣「真正」的循環經濟業者,在參訪末了,她誠懇地說了一句「今天我真的看到,循環經濟這4個字,有人用了一輩子實踐它。」

「春池池玻璃從最基礎、最簡單的事業做起,過往累積的經驗就像水塔,而我只是幫它多開了幾條道,可以讓流進來的水更豐盈而已,」吳庭安表示,面對世代與科技社會的挑戰,傳統產業必須釐清自己的定位,從中找出可以進一步延展、發揮的優勢,才會有機會踏上新生之路。